我国凿井历史回顾-尊龙凯时首页
咨询热线:
打井新闻
我国凿井历史回顾
2019.05.30
我国凿井历史,开始于第1个五年计划(1953-1957)期间,开工矿井194处,生产规模7537万吨/年; 第二个五年计划(1958 - 1962 )期间,开工548处,年生产规模为一亿三千多万吨,这需进行大规模的矿井建设。在经济发达的苏、鲁、皖、冀、辽等沿海省份的许多矿区,煤炭资源条件很好,但含煤岩层上覆很厚的冲积层,有的深达千米,如何解决通过冲积层的技术迫在眉睫。当时,我国的特殊凿井技术还很落后,自重沉井法和板椿法只能通过10多米深的冲积层,不少井筒开挖后遇到冲积层流砂而涌砂淹井,冲积层成为建井中的拦路虎。
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担了开发推广冻结法凿井技术的任务。1959 - 1963年,建井研究所共有10多位同志,先后在孔集、芦岭、朱仙庄、张大庄、柴里等10多个矿的井筒负责开发推广冻结法凿井技术。淮南孔集矿井筒原采用沉井法和大揭盖法施工失败后,主井采用一般冻结方法,副井采用无盐水冻结法,中央风井采用局部冻结法,均获得成功,这在华东地区影响很大。淮北芦岭矿是上海援建的矿井,冲积层厚130米,冻深135米,当时可谓深井冻结了,在施工中遇到了不少困难,在国内第一次发生断管。
张大庄副井采用局部冻结法处理震动沉井涌砂淹井事故获得成功。山东柴里矿井是微山湖地区第一对矿井,也是山东省首次采用冻结法施工获得成功的矿井。从此以后,我国许多矿区广泛采用冻结法。到1996年,采用冻结法开滦矿区建设了30多个井筒,两淮地区建成了近100个井筒,兖州矿区建成了约20个井筒,全国共计建成了约400个冻结井筒,累计长度约6.6万米,大冻深达435米,穿过表土层厚374.0米,大井筒直径为8.0米。这些矿井的总生产能力约达2亿吨/年,冻结法凿井在我国矿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在使用规模上走在世界的前列。
在开发推广冻结法过程中,克服了不少困难。首先是认识问题,有人支持有人反对,给工作带来困难,直到井筒安全通过冲积层才统一了认识。还受到社会上极左思潮的影响,说什么冻结法没有阶级感情等等,但是我们没有受到多大干扰。另外,当时冷冻设备、无缝管、液氨等供应十分紧张。
50 - 60年代,研究院把开发推广冻结法作为重点是完全正确的,也是必要的,成绩显着,收获很大,解决了许多矿区井筒过冲积层的技术难题,体现了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方针,对完成国家第1、第2个五年计划中矿井建设任务起到了重要作用; 同时提高了我国特殊凿井的技术水平,培养了科研队伍,凿井历史开启了新篇章。